力不等,则使膜弯曲,其凹面一侧为界面张力 较高的相,高界面张力这侧的液体易形成内相。
亲水性强的容器易得O/W型乳状液,亲油性 强的容器易形成W/O型乳状液。
中形成分散的亲水微环境,使 等生物分子 的分离纯化 , 特 生物分子在有机相(萃取相) 别是蛋白质 类生物大分子 的 内存在于反胶团的亲水微环境 分离。 中。
达到萃取平衡后,大部分溶质转移到萃取 溶剂中,这种含有溶质的萃取溶剂溶液称为 萃取液,而被萃取出溶质以后的料液称为
反萃取(stripping或back extraction)是将萃 取液与反萃取剂(一般为水溶液)相接触,使 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的过程,可 看作是萃取的逆过程。
完全不亲水(HLB=0)和完全亲水 (HLB=20)的两种极限乳化剂作为标准,其它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就处于这两种极限值之间。
1.加入去乳化剂 (破乳剂往往是反型乳化剂 ) 2.离心 3.加电解质:中和乳状液分散相所带的电荷; 4.加热:加快蛋白质胶粒絮凝速度,降低黏度,
促使乳化消除; 5.吸附过滤:通过多孔介质过滤,水分被吸附; 6.稀释法
圆球体积占总体积的74%。如水的体积占总体积小于 26%时,只能形成W/O型乳状液;大于74%时, 只能形成O/W型乳状液。
截面积小的一头指向分散相,截面积大的一头指 向分散介质,所以一价金属皂形成O/W型乳状液, 而二价金属皂形成W/O型乳状液,
属于用液体提取固体原料中 多用于提取存在于胞内的有 有用成分的扩散分离操作。 效成分。
若改为二级错流萃取,第一级用1/4体积的醋酸 丁酯,第二级用1/10体积的醋酸丁酯,则
❖ 弱酸HA在不同的pH条件下,可以有不同的 化学状态,其分配比亦有差别,若适度改 变pH,可将弱酸HA自水相转入有机相,或从
❖ 液-液萃取指用一种溶剂将物 质从另一种溶剂(如发酵液 )中提取出来的方法。
O/W型(水包油型)乳状液的乳化剂其HLB值常在 2022/1/26 8~18之间;作为W/O型(油包水型)乳状液的乳化剂35 其
❖ 料液中的溶质并非是单一的组分,除了所需产物(A) 外,还存在有杂质(B)。分离因素(separation factor),常用表示,其定义为:在同一萃取体 系内两种溶质在同样条件下分配系数的比值
被提取的溶液称为原料液,其中欲提取的物质 称溶质,而用以进行萃取的溶剂称为萃取溶剂
适用于金属离子、烃类、有 机酸、氨基酸和抗生素的分 离及废水处理,在酶的包埋 固定化和生物医学方面的应 用也前景广阔。
对利物用质超进临行界溶流解体和作分为离萃。取剂,类 分适等、用物酮于质类脂的、肪萃甘酸取油、分酯植离、物。芳碱香、醚成4
❖ 萃取因素也称萃取比,其定义为被萃取溶质 进入萃取相的总量与该溶质在萃余相中总量 之比。通常以E表示。若以Vl和V2分别表示萃 取相和萃余相的体积,CL和CR分别表示溶质 在萃取相和萃余相中的平衡浓度。萃取因 素(E)为:
般是由亲油基和亲水基两部分组成的,即一 端为亲水基团或极性部分 ,另一端为疏水性 基团或非极性部分(烃链) 。
青霉素在0℃和pH2.5时的分配比(醋酸丁酯/ 水)为35,若用1/4体积的醋酸丁酯进行二级 逆流萃取,
洁霉素在20℃和pH10.0时分配比(丁醇/水) 为18。用等体积的丁醇萃取料液中的洁霉素, 计算可得理论收率
c 液滴与分散介质发生摩擦也可以使液 滴表面带电,所带的电荷的符号与两相的介 电常数有关,介电常数大的一相带正电荷, 介电常数小的带负电荷。
分配定律:在一定温度、一定压力下,某一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间分配时,达到 平衡后,在两相中的活度之比为一常数。如 果是稀溶液,可以用浓度代替活度,即:
在萃取过程中,溶质在两相的分子形式常常 并不相同,仍然采用类似分配定律的公式作 为基本公式。这时候溶质在萃取相和萃余相 中的浓度,实际上是以各种化学形式进行分 配的溶质总浓度,它们的比值以分配比 (distribution ratio)表示: